默默耕耘二十余载的研发人员
他是一位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领域的
行业技术专家
他是一位攻克诸多技术难题
拥有诸多技术成果
助推企业发展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他就是k8凯发电气一级技术专家邓茂军,二十余载初心不改,二十余载精益求精,二十余载执着钻研,他以实际行动和突出贡献,诠释了劳模工匠精神,展现了强企报国的奋斗之志。
匠心永恒,追求卓越,攻坚克难“特高压”
2004年,邓茂军响应“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构想,经过四年的扎实钻研,带领团队一举攻克电流谐波系数和采样值综合判别的励磁涌流识别、测量阻抗和补偿电压相结合的匝间故障判别等关键技术,研发出世界首台适用于1000千伏交流电压等级的电抗器保护设备,填补了特高压主设备保护装置研制方面的空白,成功应用于我国首条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2005年至今,他一直致力于特高压保护控制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先后完成30多项不同类型的特高压输电控制保护设备的研制,通过建立特高压系统的参数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首创12项特高压输电保护控制核心技术,研制的各类保护控制设备应用于目前国家建设的全部交流特高压输电工程和大部分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
初心不改,迎难而上,创新驱动“新能源”
为应对我国“双高”电网的新特性与新要求,保障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时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广泛推广应用,邓茂军紧跟形势,主动请缨,以创新驱动求发展,两年时间,21个型号、14项关键技术、180余次会议、600页图纸、900页设计文档、1300页测试数据、27万个逻辑节点、120万行代码、11项发明专利、5篇核心期刊论文,建立了应用于直驱风机、双馈风机、大规模储能电站的继电保护数字仿真模型,创新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后继电保护的适应性技术,成功研制了适用于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区域网络化保护系统,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山核电站650兆瓦发变组保护设备、龙羊峡水电站320兆瓦水轮机组保护设备等100余个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项目中,机组控制保护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凝聚着邓茂军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持续助力祖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发展创新和技术进步。
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全力攻坚“中国芯”
2020年,面对进口芯片断供对国家安全可能造成的巨大风险,邓茂军毅然扛起了“国产化保护控制装置工程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的重担,在长达九个月的时间里,他全身心投入,开启了不分昼夜的研发攻坚模式,先后完成了国产化高压保护装置、低压保护测控装置等的可行性研究与稳定性技术应用研究。最终,团队研发的国产化保护控制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进口元器件产品同等水平,突破了“卡脖子”核心技术,为保护控制装置国产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邓茂军主持研发各类产品100余种型号,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余项,发表EI等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的多个系列保护控制设备产品累计订货60多亿元,实现利润近20亿元,主持和参与的科研成果先后13次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委组织部等授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千人计划-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好人”、中国电气装备技能大师、k8凯发电气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24年,以邓茂军同志名字命名的“邓茂军创新工作室”顺利建成,工作室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网数字化转型两个方向,打造了一支集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合作创新于一体的创新团队,全力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保护自动化装备研制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以创新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